朱鹤健:地理学的魅力
地理学研究具有多因素的综合性与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视野开阔,面向全球出现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粮食短缺、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灾害频繁、生态破坏等重大问题,问题复杂,既有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又有对社会经济规律的研究,地理学对解决这些问题尤为见长。
从福建海岸带地区浅海滩涂开发利用中,可见综合研究之重要。福建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2 位,岛屿数也居全国第2位,海岸线曲率居全国第1 位。由此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这在沿海各省中是最为突出的优势。广阔的浅海滩涂,水质肥沃,加之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宜于农业、养殖业发展,同时旅游业资源也很丰富,还有储量大、质量优于全国的砂矿。海岸带地区浅海滩涂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是海与陆的过渡地带,同时受到陆地与海洋的影响,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它的开发利用务必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然而,过去的考察和研究浅海滩涂开发多是从一个方面、一个学科或一个专业分散进行的,各业、各部门对自己管理的资源都有较系统的调查资料,也多已提出开发利用的意见。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数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谈论开发利用,强调本业之重要。由于不能全面考虑地区资源的整体,容易产生片面性。有时评价偏高,造成掠夺式开发,有时评价偏低,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容易出现互不协调、彼此矛盾的现象。福建省现已投入大量人力、资金进行了多目标综合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各个不同岸段,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利用可能性,如何选择最佳利用方案,除考虑自然条件外,还必须对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在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意见。跨学科、大综合的研究为形势发展所要求,而地理学兼收各学科知识、汲取各家之长的综合与学科交叉优势适应了这一要求,视野不断扩大。
地理学在任何场合都要考虑与人有关的问题,不能脱离“人”。尽管地理学把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作为任务之一,但都落实到地理现象与人的关系上,而且要引导向人有利方面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见地及人,以人为主”思维。可以说,在所有自然学科中,地理学是最接“人气”的。地理学研究成果多以宏观决策的形式出现。但是地理学提出宏观决策的研究成果一般是坐落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先进的测试、分析与模拟技术,微观识别和甄别地理过程,剖析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这种从微观研究入手,提出宏观决策,所谓“微入宏出”的独特研究方法,又明显有别于社会科学研究。
作者把这一研究方法用于长汀水土保持研究。长汀水土保持研究经历半个多世纪,历史上许多学者研究局限于从技术层面上。作者提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策略。“天时”策略要求顺乎自然规律,从“人工植被恢复为主”的现状转移到“自然恢复为主”的角度上。为此对植物群落、土壤肥力、气候特征做了大量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观察与分析,为这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地利”策略要求从当前“植绿”水平提升到“育土”水平上来,针对当地造林长不大,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所谓“空中绿化”现象,作者在研究区采集了90个土壤样本做了分析,洞察土壤肥力变化及其与植被的相关性,提出具体的育土方案,保证地力。“人和”策略要求从现有单纯治理转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为此,作者以示范区作样板,对物质和能量循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阐明物质与经济两个系统良性循环的微观机理,提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三步走”的宏观决策,显示了地理学独特的“微入宏出”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独特的桥梁,所关注的科学问题直接指向今天决策者的紧迫需求。地理学者既有综合性的知识储备,又有跨学科的科学判断能力,通过大量关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综合、跨学科研究,带来对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无与伦比的洞察力,获得对国家资源、环境和生态方面特征的深刻认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能力,应成为国家各级政府的思想库和专家库的重要成员,为地方、区域、国家、全球等不同尺度问题的预测、规划、决策和优化做出贡献。
作者研究经历也体会到地理学服务大局之魅力。作者从1991 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美籍博士生,他们都围绕着作者的研究方向和总课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从不同的侧面与方位对土壤与土地资源开展研究,获得丰富的资料,既有在实地的定点观察数据,又有现有资料时间与空间的分析。在系列研究的成果中得出鲜明的概念:福建省土地潜力是全国最高省份之一,闽东南地区土地潜力是闽西北地区的1.7~1.8 倍,为了发挥这一潜力,又做了地区优势鉴别与土地优化配置的研究,确认闽东南地区以发展亚热带果树为特色农业的条件最为成熟,但须解决土地可持续利用与规模两大问题。在1997 年3 月提出“关于加强闽东南农业开发力度,建设特色农业开发带”的建议,既作为福建省政协的提案,又直接上书福建省领导。没有想到,这一建议在福建省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1 期快报上刊登,福建省领导批示:“这个教授所提建议很好,材料很有新意,政府要认真研究。”同时,福建省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安排作者在大会首位发言,引起媒体与有关部门的关注。《福建日报》《福建经济报》《海峡科技导报》《政协通讯》等媒介相继作了报道。福建省计划委员会将本建议列入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第一批优先项目计划(闽议程办1998 004 号),认为本建议“具有关联性大、影响面广、带动性强等特点,对闽东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称:“所提的建议很好,省领导已有批示,我们正在努力贯彻,今后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闽东南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这个项目已列入福建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而作者所在的实验区农民获得增产、增收的实惠。作者与博士生又从中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规律性东西,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引起同行的关注,不仅在会议上给予肯定,还有国外同行千里迢迢到作者所在的马坪镇研究区参观。将研究成果整理后,出版了两本专著,并在《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和《自然资源学报》上发表多篇论文,提高了学术水平。这个经历说明地理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这就是地理学
充满活力又令人神往的魅力!
【相关阅读】
本文摘编自《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朱鹤健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9)一书“第1章 地理学的魅力”,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58592-9
责任编辑:文 杨 李嘉佳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面向地理学博士研究生讲课所积累的资料整理而成的。全书体现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门科学的独特魅力,构建现代地理学思维体系脉络,包括核心思想、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特色和着落点等,展示人地关系、系统性和空间性三个地理学核心思维的内涵及其应用成果。书中引用作者研究成果作为案例,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地理学思维研究农业所做的设计、研究路线与具体方法,包括形式化语言、图解模式和数学模式,形成地理学研究范式,彰显地理学的“见地及人”和“从微观研究入手,提出宏观决策”的研究特色。书中还透过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进展,看出我国地理人思维的昨天和今天,并展望发展地理学研究特色的前景。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